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时代科技网资讯正文

攒了40年的烟火气广州夜经济越来越生猛鲜活

2020-05-20 15:28:39  阅读:5016+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赢商网”(ID:winshang),作者:陳与柒,36氪经授权发布。

赢商网2020两会期间实体商业解读

遭遇疫情黑天鹅,实体经济深受重创。即将进入的“全国两会时间”,亦被行业视为实体经济复苏与转折的一个重要信号。

近期,国家各部委多次出台文件强调: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而关于消费提振,千年商都广州也制定了《关于提振消费促进市场繁荣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广州促消费20条),着重发挥城市特色,推出一系列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创新业态:

  • 创造“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夜消费品牌;

  • 打造广州直播电商节,支持“广货”直播销售;

  • 推进“老字号一条街”、“非遗街区”等项目建设;

  • 鼓励品牌开设广州首店等“首店经济”;

  • 设立市内免税店和开展“广州人游广州”活动等。

本文将着重分析,创新不断的广州夜经济文化。

白天的广州,包容而含蓄,一切按部就班;可一到夜晚,就像易中天在《读城记》里写的,反倒“生猛鲜活”。

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贸易港口,广州曾流传着“国内夜生活文化发源地”的说法: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夜间音乐茶座、第一个灯光夜市……转眼40年,广州夜生活如今“生猛”依旧。

2019年3月,有研究机构就“夜间交通、酒吧数量、手机设备夜间活跃度、城市夜间灯光值、抖音夜间打卡数量、各影院夜间电影放映场次”等六个维度,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夜生活指数进行测评,广州的夜生活综合指数在其中排名第三。

广州市商务局也有数据统计,2018年,广州70%以上的零售和餐饮营业额均发生在夜间时段;部分24小时便利店、文娱旅游及住宿行业,夜间营业额占比甚至可达90%。

从上世纪80年代卡拉OK和灯光夜市,到当下登山赏夜景、清夜游珠江、泡酒吧唱K、看Live演出或文艺书店刷夜……灯红酒绿,形形色色,纵使时代更迭变迁,丰富的夜生活,反倒演化出了广州这座城市一种独特的风土文化。

民间流传的一句粤语“越夜越有机”(机:活力),恰恰表达了广州市民对夜生活的热爱。

01广州夜经济起源音乐茶座与灯光夜市

事实上,广州的夜生活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中国最早的国营五星级宾馆——广州东方宾馆,便在户外花园餐厅搭起一个小方型的表演舞台,这在当时那个舞厅还未兴起的年代,能够说是“全城轰动”,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音乐茶座的雏形。

作曲家吴国材是当时推动这个音乐茶座发展的关键人物。按照吴国材的描述,东方宾馆音乐茶座的规模不算大,只有100多个座位,且仅在广交会期间举办,“主要是为了丰富外宾们的夜生活,观众需凭护照、用7元外币或外汇券购票入场。”

要知道,当时广州工人一个月工资仅20-30元。可见,一边听歌跳舞,一边喝茶吃点心,算是当时“很高级的娱乐享受”。可尽管如此,一到晚上9点,音乐茶座准备开演,东方宾馆的前厅、走廊甚至隔壁后厅,依旧经常被从各地来的年轻人挤得“水泄不通”。

△图片来自:《我家住在解放路》融媒体

音乐茶座的兴起,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广州城里一股热潮。90年代初,广州已拥有歌厅45间,歌厅乐队27支,舞厅135间,伴舞乐队8支。

1986年,《人民日报》在报道广州“星级宾馆内的茶室、舞厅、咖啡厅、游泳池等游乐设施,都向社会开放”时就曾感叹:“这是记者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没有见过的新鲜事”。

歌舞文化的演绎,以及港台流行文化的风靡,1988年,音乐茶座演化出了当时的“新物种”——卡拉OK。

中国内地第一家卡拉OK厅亦是在东方宾馆率先开业,而后迅速扩散至全国。从那时起,“边喝茶,边听歌”的娱乐方式,开始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广州年轻人的"夜蒲",也发展成全国青年向往不已的歌舞厅文化。

而与音乐茶座、卡拉OK交织并行的另一股“夜经济”潮流——灯光夜市,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1984年5月的广州西湖路上,华灯初上,举目是一个个用竹竿搭起的档口鳞次栉比,每个档口都悬挂着一盏电灯,连成广州最繁华的夜市。

竿子上挂满了当季流行的服饰,也不乏香港最“潮”的款式,上至“劳力士”手表、“名牌”皮带、婚纱或者蛤蟆镜、喇叭裤、牛仔裤,下至小朋友服装、枪打气球摊档,简陋的桌面上应有尽有。

据当时摆摊做裤子生意的罗伯回忆,一到傍晚,满街都是南腔北调,提着大包小包的外地批发商,或者茶余饭后散步纳凉的老广,又或是观光逛街的年轻人……每晚都是人潮汹涌。

而“档龙”,也从原来的“一”字形,逐步扩大到“7” 字形到后来的“十”字形,摊位从原来的两三百个,扩大到1000多档。

“当时大多数国企员工还拿着55元/月的底薪,在这里‘搵食’的广州人已经月入上千元。”还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每年吸引数十万计的海内外顾客和游客,高峰时年营业额达8000万元,年上缴税收600多万元。

可见广州夜市之繁荣。以至于到后来,广州陆续在多个行政区又兴建起17个灯光夜市,包括黄花夜市、珠光路灯光夜市、市桥西街灯光夜市等。

到了1997年,全国灯光夜市的鼻祖——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无奈让路”地铁一号线的兴建,由此才开始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夜市问题日益凸显,如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噪音扰民、卫生恶劣等,2012年,广州所有夜市被叫停,灯光夜市也由此成了老广心中永恒的生活印记。

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秘书长倪弘在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个别具风情的夜市,绝对是一张出色的城市名片,台湾士林夜市就是成功夜市的典范。这需要政府规划出专门的地方,把旅游观光和购物美食需求良好结合。

“如果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真正把广州有特色的小吃、服饰、小商品等商业环节引进夜市,做出品牌,使夜市既规范又有特色,就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广州城市名片,直追台湾士林夜市。”

△图片来自:公众号《那一座城》

02千禧年代的广州夜生活图景酒吧街、大排档、游珠江…

进入千禧年代,那些曾经独领风骚的“夜蒲潮流”,也随着一代人的老去而变得过时,但夜生活早已是广州人骨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灯光夜市虽然没落、卡拉OK尽管过时,但其“文化精髓”却演化出KTV、大排档、酒吧街、珠江夜游等——广州夜经济的另一种姿态。

在这个阶段,广州夜经济业态划分也更加清晰、规范和“规模化”。吃喝玩乐游娱购,已经是老广们的日常。

✦吃:对老广而言,夜宵才是夜生活的开始

食在广州,一直是广州一块愈擦愈亮的“金字招牌”。每当华灯初上,广州各大餐饮食肆基本是人满为患,这种“盛况”往往会持续到深夜。

对许多广州人来说,晚餐仅仅为了果腹。晚饭后的夜茶或夜宵,才是夜生活真正的开始,况且有一些美味,只有在凌晨才能品尝到。

凌晨3点钟,番禺沙湾依旧灯火通明,这里的大排档还仿若白天菜市场般热闹。一位常客告诉我们,“这家店开了十几年,猪杂新鲜出了名,煎炒都好吃,这口美味通常只在凌晨有,卖完即止,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专门跑来尝鲜。”

除此之外,毗邻海珠广场的胜记大排档、沙面的新荔枝湾、海印桥脚下的西贡渔港……也是千禧年代人们选择宵夜聚会的“心水宝地”。

△图片来自:公众号《那一座城》

在老刘印象里,以前大沙头和海印桥一带是海鲜大牌档的聚集地,大部分档口只做夜市,从傍晚5点一直延续到凌晨4、5点,一间间店铺上千张餐台,可以一整晚宾客满座,一位难觅。

正如易中天在《读城记》里描述的纪实场景——深夜,可以说才是“食在广州”的高潮,广州人称之为“去宵夜”。广州人原本就有过夜生活的习惯,近年来由于物质的丰富和收入的增加,宵夜的人慢慢的变多,经营宵夜的食肆也慢慢变得火爆。

喝:新生代“夜游神”们,从来都是凭心情选据点

“走走走,喝一杯去。”

茶余饭后,由饭桌延续到酒桌的夜行轨迹,也是广州夜间文化一大特色。

“广州的夜场最早是在沿江西路、环市东路一带,后来转移到兴盛路,但因为投诉太多,兴盛路日渐没落,随着亚运会改造工程——琶醍兴起,才成了广州年轻人‘夜蒲’的新据点之一。”

据小佳回忆,当时兴盛路还“兴盛”的时候,整条街都是清吧、酒吧、各类外国餐厅,座位几乎占满整条街,车子无法进入,更别提世界杯、万圣节、圣诞节这种节庆了。“万圣节时候还有百鬼巡路的活动,可热闹了。”

△当年的兴盛路(图片来自:公众号《美食导报》)

人气聚集之处,租金也随之“水涨船高”。赢商网从彼时兴盛汇的运营方了解到,2012年兴盛路租金只要300元/㎡左右,短短两年,这个数字翻番,最高时达到1000元/㎡!“当时一家土耳其餐厅刚开张一个月,每天就有十几万营业额。”

后来由于酒后闹事、噪声扰民、占道经营等情况频发,兴盛路落得与彼时灯光夜市相似的“下场”——走向没落,原先的酒吧、迪厅,如今变成了茶饮、烤肉店、牛肉火锅、理发店等。

但广州人“喝一杯”、“蹦迪”的兴趣并不会随之没落,只不过转移了“阵营”。琶醍,就是当下“最网红”的阵营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珠江琶醍能够说是广州产业“退二进三”的标杆之作。

琶醍的原身是珠江啤酒厂旧址所在地,亚运会前夕被列为广州的重点改造工程——利用旧厂房建成了网红酒吧街,集生产、消费、文化演出、艺术展览于一体,“一天能卖出2吨啤酒。”广州琶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志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图片来自:珠江琶醍

由于琶醍毗邻广州母亲河珠江,环境优美,且传承着原珠江啤酒厂的文化,深受年轻人喜爱,广州政府甚至因此专门为琶醍设置了公交站点,以及开辟了通向琶醍的有轨电车,似乎早有意将其打造成广州夜经济的一张特色名片。

不过,年轻人的“蒲点”从来不会固定,这群新生代“夜游神”从来都是依据自己的心情做选择,好在除了兴盛路和琶醍之外,广州还有1231家酒吧供他们选择。根据大众点评酒吧数量,广州位居全国第八。

玩:哪怕地铁临近停运,仍迟迟不舍离场

说到玩,广州拥有另一张当之无愧的夜经济名片——就是广州番禺长隆旅游度假区。

长隆发言人刘浩宇表示,入驻广州之初,长隆便以“白天看动物,夜间看马戏,晚上入住动物主题酒店”的一站式旅游度假服务来规划打造,“如今算上门票、酒店住宿、餐饮等,夜间经济占长隆度假区总收入约1/3。”

2019年万圣节,赢商网“夜探”长隆欢乐世界和水上世界,接连数日举办的电音节、百鬼闹长隆等活动,吸引着一波又一波年轻游客下班后过来捧场,以至于到了晚上11点,当园内广播一遍遍重复着地铁当日停运时间,园内游客似乎仍沉浸欢乐中,迟迟舍不得离场。

△图片来自:番禺长隆欢乐世界

长隆方面介绍,长隆水上乐园经营夜场活动已长达10年以上,近年来,随着水上电音节成为年轻人夜消遣的人气之选,长隆先后请来了潘玮柏、吴莫愁、大张伟、范丞丞、黄明昊、UNINE等歌手,以及国内顶尖DJ与MC团队及水上飞人等世界级演艺坐镇,丰富年轻人的夜间生活。

△长隆电音节(图片来自:公众号《番禺番娱》)

游:夜游珠江,另一种视角看广州城市进化

相比北方城市,广州全年气候较为均衡,即使冬天也适宜夜间外出。而这种气候的差异性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依山临江),造就了广州“夜经济”更多探索的可能性——夜间出游,便是其一。

在广州,珠江夜游已是传统旅游项目。从天字码头或大沙头出发,乘坐造型独特的豪华游船,沿途会经过海印桥、广州大桥、海心沙、广州塔、猎德大桥等著名景点,从老城区到新城区,为游客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看广州城市进化的模样。

但在过往,游船上除了提供茶饮小吃,没有其他文化服务而显得单调。

直到2016年,在市民提议下,也借鉴了其他旅游城市的优秀创意,一艘专门为弘扬广府文化而打造的"红船"正式从珠江启航,船上增设了粤剧演出,广州城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辉表示,自2016年3月公演,至今上演千余场,去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

如今,这艘具有鲜明岭南风格的珠江游轮,载人饱览珠江夜景、欣赏粤剧、体验岭南风情,让珠江夜游更像是一种文化享受和体验。

△图片来自:南方+

不过,广州夜游的选项还不仅于此,夜登白云山、漫步沿江路或者荔枝湾涌赏月景,也被列入在老广夜游的备选项中。

在广州生活几十年的陈叔回忆,五羊邨一带的沿江路,是广州较早开发的江边步道,从珠江宾馆沿路散步,可看到对面二沙岛,当时珠江新城和花城汇还未被开发;而荔枝湾涌是近些年才被开发的夜游选项。

“以前是臭涌河,河边种植了通菜和西洋菜,后来工程改造才变成现在赏月的景点之一,泮溪酒家是那一带的经典老字号了,吃完饭赏月,惬意生活。”

购:千年商都,老广心中不说的骄傲

至于“购”,在千年商都广州已然是一项亘古不变的行为习惯。千禧年代的广州商业,还是以步行街、沿街商铺和传统百货为主。

荔湾的上下九步行街、越秀的北京路步行街等,是早在清末年代便已形成的商业聚集地。

其中,上下九步行街是广州著名的骑楼街,全长1237米,兴盛时期汇集各类店铺300多间和数千商户,日客流量可达60万次,后来随着年轻一代消费需求的变化,上下九昔日的辉煌逐渐被北京路步行街取代。

前后经历过五次扩容的北京路步行街,现全长1450多米,是许多百年老店和广州老字号商铺的集中地,如太平馆,广州酒家,百花甜品等。

千米步行街上囊括了各类商铺卖场、酒楼、餐饮食肆、文化娱乐场所和银行等,超过500个店铺,以服装、鞋类、餐饮为主,吸引着日均约40万人次,节假日60万人次以上,高峰值百万人到访。

而这条街上,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考古价值。

其所在位置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至今仍然原地保留着古时自唐朝到民国时期的11层路面,和宋代至明清时期共5层的拱北楼建筑基址,遗迹现用透明玻璃覆盖,让游客去到北京路步行街,除了购物,还能看到千百年前广州历史文物。

不只是步行街,当时购物还会去东山百货、友谊百货等地。陈叔说,“以前东山一带商铺林立,售卖商品日用品居多,零售、服饰也有,日常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但在那个年代的消费者心里,东百比较亲民的代表,友谊卖的都是高档百货。”

03广州夜经济新图鉴灯光节、24小时书店、博物馆奇妙夜…

千禧年后,物质进一步丰富和经济飞速发展,夜经济不再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广州潜在的“文化基因”正不断被激活,24小时书店、24小时健身房、灯光节、博物馆、音乐会等,夜间生活愈加多元丰富。

一组数据,也让广州夜经济活力,有了更科学的表达:

  • 夜宵:据美团点评2019年统计,晚上10点到凌晨4点,广州外卖每小时订单量均问鼎全国第二,而时间越晚,广州外卖订单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就越大;到了凌晨4点,广州外卖订单量与排在第三名的成都,差距拉开了近2倍。除了外卖,不可忽略的是,广州还有3%餐厅通宵营业。

  • 观影:而根据《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在全国夜间观影最多的五大城市中,广州排名第一。第一财经发布《城市夜生活指数》也指出,每晚9点后,广州平均每天放映夜场电影达1047场,成为全国播放夜场电影超过1000场的三座城市之一。

  • 便利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广州共有品牌便利店4447家,其中24小时营业门店有3191家,意味着广州超7成便利店通宵营业,这个数据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

  • 交通:从地铁数据来看,晚上10点后,仍在运营地铁站点超过200个的城市全国仅三座,广州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开行夜间公交数量最多的城市,超过100条,运营时间集中在22时至次日1时。交通的发达与延时的设置,为广州夜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科技和业态的创新迭代,探索与文化相结合的“体、演、展”,是新时代广州夜经济重点发力的新方向。

一如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所说:“只有借助文化,才能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城市气质、凸显城市格调的‘夜经济’产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夜经济。”

由此,广州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夜经济玩法:

✦灯光节

2011年,广州又贡献了一个“全国首创”——第一届广州国际灯光节。

夜幕降临,踏着音乐的节奏从广州塔出发,穿过花城广场,沿着城市中轴线来到彼时刚兴建起来的珠江新城CBD,灯光跟随音乐节拍,时而轻缓时而急促地闪过,高楼大厦上跳跃的灯光仿佛在伴舞……

这是广州首次尝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企合作模式下,由锐丰文化打造的广州国际灯光节,“第一年就吸引了5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

而此后的每年11月,一年一度国际灯光节,成了城市与市民游客一场浪漫夜间约定。“如今,广州国际灯光节与法国、悉尼并列为世界三大灯光节。”锐丰文化相关负责人表示。

灯光节的玩法,也从原来的“音乐、灯光”演化出了更富科技感的创新。如今的灯光节更像是一种艺术创作表达、演绎城市故事和传递文化精神的新媒体介质。

以2018年为例,300架无人机飞临珠江上空,和华彩斑斓的广州塔、光影变幻的创意灯光艺术作品一起,向数十万观众讲述广州改革开放40年恢弘激昂的时代篇章。

曾多次参与灯光节打造的广州锐丰文化相关负责人表示,“灯光节的成功举办带动着旅游等产业的发展,2018年,广州灯光产业总产值已达283亿元,同比增长13%,也带动了综合消费过亿元的纪录。”

24小时书店

在实体书店日渐式微的当下,正风生水起的“24小时书店”,点燃深夜里的一盏灯,其实是创始人刘二囍一次误打误撞的尝试。

2014年7月,第一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在广州体育东路开业。而创始初衷,是刘二囍2013年台湾环岛徒步1200公里的经历。“环岛路上居无定所,除了借宿国小教室,隔三差五还会被热情的台湾民众收留,让我感受到路途漫漫的温情。”

回到广州后,刘二囍便萌生了开一家24小时书店的想法,设置免费入住的沙发客房间、雇用听障人士、设置免费阅读区、每周六晚12点定时分享深夜故事,或者把书店变成深夜市集、变成深夜蹦迪现场。

而今新一代的1200bookshop,还带来“Book & Beer”的创新组合,实现边喝酒边读书的特别尝试。

博物馆奇妙夜

2019年8月起,以往在下午5点准时闭馆的博物馆们,纷纷亮起了夜灯。在初期实验阶段,广州12家博物馆实行夜间开放或延时开放。

  • 夜间开放:广州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等每周五、周六、周日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

  • 延时开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等除闭馆日外,每天延时开放至下午6点半。

为吸引市民、游客夜晚观展,部分博物馆还准备了一系列夜间特别活动。例如广东省博物馆准备了“群龙出没”特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举办夜间亲子活动等。

初次尝试也取得一些可观的效果。据统计,2019年8月,共有近4万名游客夜游博物馆。国庆假期内,广州各博物馆夜游人数达3.6万余名。有游客表示,白天要上班,没时间带孩子逛博物馆,现在博物馆延时开放,正好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

夜游博物馆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新尝试,但也由于创新,一些设施设备、人员规划、安全保障等未能及时跟上节奏,还有待博物馆们探索解决。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吴志刚表示,“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这件事先做起来。目前各馆正配合市住建局进行馆内灯光调整工程,我们将来要做的是博物馆奇妙夜。”

夜间音乐会

博物馆之外,音乐会、戏剧、话剧等舞台演出,也是广州夜间文化消费的重要部分,潜力巨大。

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表示,开业至今9年,广州大剧院举办各类演出超过3500多场,其中75%以上是在夜间举办。仅算2018年,票房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能达到这成绩的歌剧院,在全国不超过3家。”

而查阅去年10-11月演出排期,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和广东艺术剧院等夜间演出达90多场,占演出总数的84%,主要集中在周五和周末的夜间。

✦探索“夜经济”的购物中心们

回到商场,就目前而言,广州许多已开业购物中心或受到原本建筑结构的限制,或受限于电力、人力等运营成本的增加,仅有个别商场能够维持原有的电影院(夜场电影)、餐饮(火锅品类)延时营业,“夜经济”创新业态布局未能大力施展开来。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近些年部分新开业的商场、或存量商场利用天台空间改造,正在尝试夜经济业态的创新探索。

例如百信广场西区便在G层户外花园规划了夜经济热门业态:网红美食、人气餐吧和酒吧等,部分门店营业时间延至凌晨2点,品牌门店设计上注重市井化和休闲化,成为不少年轻人“解锁”夜晚的不二选择。

开业近20年的中华广场,开辟10楼天台空间,打造PARK 10 social“夜蒲”空间,点亮广州“夜经济”。

PARK 10 social规划了四大空间,包括超大露天酒台、复古西餐厅、美式中世纪办公室风的酒吧和运动型夜店,提供巨型LED屏幕,看电影、看球赛、DJ蹦迪,还会定期邀请圈内著名厂牌DJ与艺人演出,让广州潮人感受纯正电音文化。

此外,正佳广场也在极地海洋世界内策划了“夜宿海洋馆”的活动;五号停机坪则不断强化户外商业街区的夜生活氛围,打造购物中心里的酒吧街……

毋庸置疑,广州夜经济活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吃喝玩乐游购娱”早已只是“基础配置”。直至2018年,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夜经济”发展,夜经济瞬间被提拔至“城市经济新增长点”的高度,各城市夜经济也正陆续绽放出前所未见的丰富与活力。

相比之下,消费群体“老龄化”占比不断攀升的广州,夜经济“多元化”反倒不如以前鲜明。但好在,这一点已经引起广州市政府的充分重视。

赢商网注意到,去年8月6日,广州市商务局甚至为此绘制了一张《广州夜间消费地图》,涵盖全市各区的商场、食肆,将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珠江琶醍等15个消费集聚区列为“夜广州”消费地标,也策划出“夜游广州”的精品攻略:

  • 红色传承之旅: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东山创意文化市集)

  • 千年古迹之旅:广州博物馆-越秀山五羊雕塑-西汉南越王宫博物馆-达扬原味炖品(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厅)

  • 珠江魅力之旅:西汉南越王宫博物馆-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惠福路美食街)-珠江夜游

  • 都市寻味之旅:广州艺术博物院-麓湖-白云山-老西关濑粉(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厅)

  • 活力都市之旅:大元帅府-广州塔-花城广场-海心沙-正佳广场(热带雨林馆,广正美食街)

  • 西关风情之旅: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荔枝湾-永庆坊-上下九步行街(坚记面店:米其林一星餐厅)

而为了促进广州夜间消费的积极发展,广州商务局还制定了四项促进政策,包括:

  • 推动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北京路、环市东、天河路、珠江新城等夜间消费集聚区;

  • 提高中高端消费供给,打造夜间消费综合体验型购物天堂,大力发展体验经济、时尚经济、跨界经济;

  • 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将“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时尚周”、“国际美食节”等办成广州的标志性节庆,增加文化、旅游、体育元素。

  • 支持智慧发展。以5G建设为契机,推动“互联网+夜间消费”发展,打造现代网络商都。

按照广州商务局的计划,“力争到2021年,在全市打造30个夜间经济聚居区,力争形成10大国内知名商圈,形成以岭南文化为主线,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化更加鲜明的‘广州之夜’品牌,重点集聚区新增经营收入总量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左右。”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国强表示。

甚至在最新发布的“广州促消费20条”里,广州还宣布,未来将打造“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夜消费品牌。

  • 以琶醍、北京路、天河路商圈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具备岭南特色、影响力大的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

  • 策划举办系列夜间活动,打造一批夜间消费分类地图,一批夜间消费名店榜单、一批24小时无人连锁店。

  • 推动夜宵、夜购与夜游、夜娱、夜赏、夜跑、夜读等融合发展,丰富夜间消费业态。

  • 出台夜间消费扶持办法,优化夜间消费发展环境,鼓励夜间延时服务,开展夜间特定街区外摆试点。

- 结语 -

世纪之交,易中天在《读城记》写下这样一段话,“广州是一个不知疲倦、没有夜晚的城市……它似乎并不需要睡眠。而且,越是别人需要睡眠时,它反倒越是‘生猛鲜活’。”

他笔下的广州夜色,就像大排档里升腾的烟火气,带着一股浓烈的市井味道,是广州独有的魅力和文化。但时代在进步,当“夜经济”升格为提升城市活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新引擎,广州的夜色放诸全国,是否依旧具备竞争力?

事实上,广州夜经济的活力仍需要创新力量来巩固。这股创新力量可以是文化、可以是新物种,或者其他,擦亮广州“夜经济”的招牌。

就像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说的,广州的“夜间灯光秀”慢慢从纯粹的炫亮转向意境美,“我们不再单纯追求壮观的场面,更追求一种文化底蕴。”

这只会让广州的夜经济,愈加“生猛鲜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