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时代科技网资讯正文

新基建下的AI加教育互联网AI算命换皮教育没有AI

2020-04-19 18:57:05  阅读:7956+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相对论”“算命”换皮后,躲在AI招牌后的“人”

去年央视曾点名批评了“AI算命”的网络骗局,说的是只需上传一张照片,“AI”便可以解码你的未来命运。命运赠送的礼物有没有在暗中标上价格暂且不知,但你的命运被套上了模版却是实锤。打着AI的招牌,背后却是一套随机的模版。其背后唯一支撑的科学原理来自于人类的的心理自我暗示。

那么,“AI算命”和很多教培机构通过问卷回答的方式为学生定制“AI个性化课程”有无异曲同工之处呢?

有AI方面的专家对此表示:“在底层数据沉淀和AI技术发展的前期,‘AI个性化课程’定制的方式并无不妥,也有一定的作用。其本质就是用机器模拟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只是当前的技术远远无法还原人脑立体活动,深度学习程度不够,其结果就是准确度就不够。”

另一名在AI领域深耕八年的程序员称:“这类算法可大可小,底层数据足够大,就可以看起来足够智能。如果打的标签少,运行的算法少,问题涉及的维度窄,那么最后结果的准确性就要打个问号。”该程序员认为,如今的技术水平尚不足以支撑让机器来分析人的性格,只是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日常活动标注的标签,组合生成一个报告,完全去人为化是不可能的,“很多教培机构没有开发团队的,总共就用了几个模型几个框,不管回答怎么样都往里一套,我们常说的伪AI也就诞生了。”

除了“伪AI”,还有伪需求。

2019年10月脑机接口公司BrainCo推出教育产品“智能头环”不但被人民网点评批评,在社会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通过采集大脑中的生物体征信号,然后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解读,从而实现专注力评分。公众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技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红线问题,即在教育领域,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AI技术?

上述两个案例其实就是目前“AI+教育”在市场层面“各自为政”“独自美丽”现状的冰山一角。在这个似是而非的灰色地段,抓不到躲在招牌后的人。首先从AI和教育的搭配、到技术和道德界限,这样一些问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由于概念混乱,因此AI+教育始终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从数据到AI,教育机构们爱在心头口难开

“智能相对论”认为,AI+教育概念的混乱,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门槛过高,许多管理者本身并不懂“AI”,只是风口到了,便顺着概念而上。例如,目前市面上着眼于“自适应”的教育企业就非常多,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评估学生对知识、课本的掌握程度进行个性化推荐,可以看作“教育届的抖音自动推荐”理解。这一类公司对外便一直宣称自己是“AI+教育”,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度。

另一方面也不能怪机构自封“AI”。因为概念本身就有重叠,且基于民众认知和媒体宣传的影响,诸如“自适应”“机器学习”等诸多数据处理技术都“被”和人工智能画上了等号。因此机构在自我宣传造势方面,也颇有些无奈。在采访中就有某中小教育企业创始人自嘲:“不要说什么人工智能,其实现在都还是人工智障,去人工化就不可能,我们自己都知道。”

Stack Overflow的数据科学家David Robinson就曾提出了一个简单差异定义:数据科学产生见解、机器学习产生预测,而人工智能产生行为。

数据科学产生见解很容易理解,杰夫·李克(Jeff Leek)曾在Types of Data Science Questions对数据科学提供的见解类型进行定义,包括描述性(学生做题)、探索性(不同的学生做题有不同正确率)、因果性(课后习题表明学生A正确率比学生B正确率高),但在这其中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因为技术团队缺失,一些培训机构的线上做题系统便是停留在这一步,下一步还需要老师根据其数据人工做多元化的分析。这一类应用,“智能相对论”Shellie统一将其归为“简单工具”,还不能迈入AI之门。但如果做题阅卷后,还可以针对结果勘错或推荐同考点的题目,那么则向AI又迈进一步。

因此有技术方面优势的机构就更进一步,走到了数据科学和能产生预测的机器学习相结合的进阶阶段。这里的机器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黑盒模型,生长在“智能”与“工具”的夹缝中。例如各搜题软件:小猿搜题、作业帮、阿凡题等,搜题后提供答题解析的同时,还可举一反三自动推送相似题目、点评、考点等相关信息,利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互动性、积极性。并可以借此将搜题的用户导流到自己的题库中,增加用户留存。

“小猿搜题”路径

相似题目的推送,知识点与课程、题目的关联,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标注工作量,标注越多才被“训练”得越“聪明”。这样的“学习”还出现在许多“养成系”的聊天机器人(小爱同学)、口语测试(羊驼教育PTE模拟考)、语音识别系统(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等知识图谱算法中。

但完全去人为化的人工智能定义则存在诸多争议,所代表的更多是一个技术愿望。在如今的技术层面上,我们无法达到这个高度,对机构提出如此高的要求属实是难为了。目前多是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协同下,从工具不断努力无限趋近于智能。但毕竟不论白猫黑猫,能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的就是“好猫”,将其在易理解的考虑上,将这一类统称为“AI”也无不可。

业内知识图谱算法程序员李博士解释:“目前很多机构的技术就是一个巧妙的集成。”他举了几个例子,例如拍照线上解题,用的文字识别、题库抓取等技术;注意力监测,是人脸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口语测试,是语音识别、集成数据经验算法、知识图谱等技术......“机器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它本身仍不懂知识点是什么专注是什么,只是由于曾经被人为标注,因此识别了这个标注,按照算法走了人类早前做好的路径,推荐了同类标注内容。”他解释道。

咨询的多个AI专家也都表示:“目前强行追求技术愿望并不实际,更多的则需要关注AI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事实上,仅仅只是在机器学习层面,大量标注工作、高门槛的技术含量算法开发,都不是一个中小型机构可以承担的。于是许多中小型机构或分公司,便另辟蹊径往小而美的细分领域开发方向,不断在场景中挖掘亮点。

例如在线培训机构羊驼教育研发的语言测试AI打分系统,解决了口音对语言测试的影响、一对一口语培训费用昂贵、不同教师对学生要求的差异化等问题;小猿搜题等解题软件,解决了学生搜题难、家长辅导难、知识点对应题库难等课后习题问题。这些都是利用机器节省人力成本,且概念轻方便使用,采取的新教育概念又广受家长青睐。

而只有科研资金和技术团队足够雄厚的头部机构,才能配合国之重器不断豪掷资本,不断在此方向深耕、研发,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技术的不断前进,才是从招牌后揪出伪AI去伪存真的最佳方式。因此,“AI+教育”方向的新基建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新基建,将AI坍塌成教育虫洞

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被称作虫洞,过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或时间旅行。

目前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新基建在此节点上,有将AI坍塌成教育虫洞,沟通两头教育资源,同时承担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教育公平和个性化教育两大痛点的指导责任。早在2019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便提出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共建共享等基本理念。从政府方面加强现代化教育宏观调控,慢慢的开始落在了实践意义上,于2012年开始建设的“三通两平台”成为其重要抓手。

“智能相对论”Shellie认为,如今新基建走在发展的高速路上,5G慢慢的开始被广泛铺设沟通,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游刃有余。在未来,以5G沟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信息时代,K12教育还将将继续深化未来学校的改革和实践,在办学体系和教学结构等顶层设计上进行深层次优化。

例如腾讯教育推出的智慧校园,便是通过多样化的数字工具和产品的应用场景支持,构建覆盖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家校、智慧办公、智慧环境、智慧评价、智慧数据等校园全场景的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整个系统依赖于腾讯云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教育厅局、学校、班级、家庭四级的打通与联动,并通过“统一服务门户”、“统一身份鉴权体系”、“统一应用接入平台”、“统一数据治理平台”,打破了系统间的数据孤岛,让管理者可以统一规划和治理,让学习者能够得到更好、更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目前,腾讯智慧校园已为多地教育局和学校师生提供高效的管理服务、更便捷的生活体验和更智慧的教学体验。

可以预见,未来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无缝配合之下,数据搜集、判断更高效化,政府可以更好的从宏观层面上优化教育政策设计,根据大数据调整考试大纲,通过政策施压倒逼“AI+教育”市场更加标准化、流程化。同时,沟通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教育资源、考试资源,达到知识无地界。并出台“因材施教”的标准,规范化流程化地进行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博士在2019年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就宣布,科大讯飞探索实践了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项目,通过大数据重塑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流程,从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教育区级样板。

腾讯智慧教育产品研发总监付金懋也表示:“基于新基建的教育信息化,目前智慧校园产品正大范围的应用。并且在理念先进的地区,慢慢的开始尝试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类数据的沉淀建立模型分析,对个人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质量均衡起到促进作用。从用户的反馈上显示对提分有一定效果,但提分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更希望推动教育从‘教’到‘育’的前进。从简单的分数分析、错题分析,向模拟人脑的多维分析完善,促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位于北美的教育集团PEARSON EDUCATION LTD也与英美澳等众多高校合作率先推出了“AI”标准化出国留学移民类英语语言能力考试,也就是留学生较为熟悉的PTE考试,分数被全球数千所大学和院校、专业组织和政府机构认可。其中的机器打分,虽一直有“伦理”方面争议,但因其避免地域、肤色和口音歧视、保持绝对评分公平,因此仍广有市场。该集团还参与了美国众多课程的共建工作,发布了“工具类”应用网站。无论你身在何地,只要在书本上获取验证码,便可直接在网页上做该学科的基础知识题,并获得评分。虽工具较为简单,但在教育公平、考试公平的层面上,仍有一定积极意义。

合作的学科

评分页面

在谈论到新基建可能带来的未来时,羊驼教育的创始人刘雅丽表示:“在新基建完成后,知识大家都能很轻易拿到,也许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我们培训机构未来更多的可能扮演的是健身房里私人教练的角色。根据教育的要求,规范地引导、督促、鼓励学生学习,并将结果数据反馈给学校、家庭。学校和家庭的数据也能按流程规范地共享给培训机构,达成互相促进的共通闭环。”

虽然还只是停留在想象中的未来,但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将AI压缩坍塌的过程,教育虫洞也将依赖于新基建带来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而逐渐形成。

也许,我们很快能看到一个新世界。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