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时代科技网资讯正文

驭势科技吴甘沙无人驾驶开展5年本年该交作业了

2020-03-21 11:33:36  阅读:955+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魏佳

如果把2015年作为无人驾驶的元年,五年之后,行业该交作业了。

整个无人驾驶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长期煎熬才能迎来破局点的行业。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有人慢慢掉队。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第五年都会变得非常有紧迫感,疫情会给行业带来一些热度,大的投资事件会带来一些信心,但是本质上,企业想要存活下来,还是要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走通。

3月20日,燃财经举办线上沙龙,主题聚焦于无人驾驶,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新石器创始人兼CEO余恩源,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进行了主题分享,并和燃财经总编辑贺树龙做了对话。

吴甘沙表示,科研出身的他创业这几年来,经历了一个不断去除理想化而变得更现实、更加有敬畏之心、更加尊重客观规律的过程。这个行业需要不断学习,未来5G浪潮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新基建和无人驾驶领域如何擦出火花?他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理解。

以下是吴甘沙的分享:

疫情来了,公司没有浪费这场“好危机”

武汉宣布封城之后,公司就成立了一个应急小组,在客户、员工和公司层面分别做了调整。

客户方面,公司觉得与其捐钱捐物资,慷投资人之慨,不如120%地兑现对客户的承诺,帮助他们度过困难。为此,团队梳理出几类项目。

第一类是用无人物流车帮助香港机场维持运营。疫情期间,我们决定让前期已经在香港提供本地运维服务的同学暂时留岗,然后用最快的时间把整个运维工作交接给当地的合作伙伴。整个疫情期间,香港机场的无人物流车运营没有一天中断过,像往常一样7×16h完成配送工作。

第二类是合作伙伴上汽通用五菱车厂春节后复工。我们的工程师进不去工厂,在厂外在线培训工厂工人操作无人物流,重新启动物流线,这条线路已经运行了好几个月,一条线大概七台车,能省掉八个驾驶员。

第三类是跟大客户的量产项目。今年在乘用车这块,我们正在准备量产项目。为了不耽搁项目, 2月6号就开始复工,但是供应链被卡住,代工生产商那边很迟复工,为了赶进度,员工就自己在实验室里造出了生产线一样的环境,在里面对零部件进行组装、标定、打标等,第一时间发到主机厂客户那边。

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我觉得这一次的灾难,就是在要求我们用非常规的方法去完成对客户的承诺。当然,在这当中我们内部自己也倒逼着激发了很多潜能,团队自下而上做了很有趣的创新。

我们本身并不做无人配送,疫情期间,合作伙伴第一时间发来无接触配送和无人消毒的需求,我们有两三个工程师很早就回到了办公室,花了一周在合作伙伴的底盘上把这个功能做了出来,为了尽快用起来,员工自己切割、打磨PV板,做出无人车的外壳。另外,上汽通用五菱有无人消毒的需求,我们仅花了一两天的时间就对部分无人物流车完成了改装。

公司层面,我们盘点、加固了自己的现金流,预测最坏的情况,准备最好的情况,尤其是下半年需求的报复性反弹。同时对工作计划做调整,把一些原来计划在下半年做的事情提前。

新基建与无人化一定会擦出火花

此次新冠肺炎被《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是“公元前和公元后”那样的历史分割点,即B.C.(公元前)-Before Corona 和A.C. (公元后)-After Corona。

而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这个分割点后,新基建则会是这次疫情的补偿。

首先基础设施一定有强外部性,它具备了带动效应、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就像以前的GPS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大家不知道它那么有用。但事实上,在GPS或者北斗当中投入一块钱,能够给社会带来100块钱的效益。

其次,中国新四大发明背后就有一些新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移动支付、快捷低成本物流和强大的制造能力等等。这些新基础设施在未来的数字社会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后,这些基础设施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是低成本,长期的低成本。它要跟CPI,也就是物价上涨脱钩。第二是这些新基础设施需要具备反脆弱性,不能轻易地被灾难破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间断工作。第三是高效率、易管理。

综上,我认为新基础设施应该是建立在非人力参与的基础上的,因此新基建跟无人驾驶一定会走到一起。同时,物流、智能制造、供应链等,都是充分市场化的,无人驾驶公司也应该思考,如何通过一个充分市场化的手段去使能(enable)新基建。

无人驾驶商业化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什么样的无人驾驶技术应该商业化?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的要素:1、高频刚需,2、法律和技术上规模可行,3、算得过账。展开说,就是法律上拥有合规路权,技术上实现去安全员,商业模式可持续,能为客户降本增效,公司自己也有利润。

回顾驭势科技走过的路,也经过了几次试错,有些只能部分满足上面三点。我们最早开始做无人小巴,法律和技术上可行,但还不是客户的刚需和痛点,只取代一个驾驶员,盈利模式暂时也成问题。后来做了自动代客泊车AVP,由于法律和保险等问题,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要一两年,同时toC的业务对成本的要求也非常高,在盈利模式上仍需探索。

目前驭势科技的几项业务,就拿机场的无人物流来说,场景刚需、法律和技术上已经实现无人化,一辆车能帮助机场取代两到三个司机的成本,公司自身也能从中盈利。目前来看,整个一季度大家都非常惨淡,驭势科技的营收和订单量却有大幅增长。

而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还要满足四化:无人化、常态化、规模化、运营化。前三化都好理解,运营化就是不再是象征性、示范性地跑,而是要嵌入到客户的业务当中,满足物流的节拍。另外操作员一定是客户方的操作工人,而不是你的工程师。事实上,在驭势科技的商业模式当中,主要的利润并不是来自于一次性地卖产品,而是来自于长期运维。

要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达到这四化也很简单。首先,看这家公司是不是有非常完整的安全测试的基础设施,我们公司现在在一个四十几亩地的测试场上,每天有近十种车型在里面24小时测试。常态化这块你只要蹲点一个礼拜,看它是不是风雨无阻的在提供服务,而且无人。规模化方面你只要把车的引擎盖或者后备箱打开,里面如果到处是设备和电线,肯定不是规模化,应该是方方正正的一两个盒子。运营化则是去看合同,看其是否拿到了头部客户的上量的运营合同,而不是POC或示范。

未来无人驾驶这个市场非常大,我们的发展逻辑是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特定场景到多个特定场景再到通用场景。我们不试图做整车,就做一个盒子(智能驾驶控制器)以及后面的云脑,和合作伙伴一起把整个产品解决方案做出来,所以我们具有很强的场景和业务扩展能力。

但即便是做特定场景,要想实现0误差也很难。一个学生考一次100分是极有可能的,但你要他连续几万次几十万次考100分,就很难。过去这两年中,我们就是在努力的连续几万次考100分。

对话吴甘沙:

我不看好一些厂家略过L3直接跨到L4

燃财经:前不久,中国版的无人驾驶分级标准出炉,你认为目前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吴甘沙:在很长时间里,L2和L4两者是共存的。L2更多用在乘用车,而L4更多是在商用车,在一些特定场景当中去使用。L3是最近比较有争议性的一个技术,有的厂家说要略过L3,直接跨到L4,我不怎么看好。

虽然L3跟L2从功能形态上来看非常像,L2分为TJA(交通拥堵辅助)和HWA(高速公路辅助),L3分为TJP(拥堵无人驾驶)和HWP(高速无人驾驶)。但L3带来的好处就是驾驶员能真正释放双手双脚双眼和身心,他可以做其他的事情。相比L2来说,L3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功能形态。另外一方面,从实现的难度上面来说,L3要比L4简单很多。

只不过L3现在面临几个问题。第一,人机如何切换的问题。当车子需要人员操作时,它需要自己减速靠边,给予驾驶员足够多的时间来接管,这个动作几乎已达到了L4的能力。第二就是成本,L3的成本比L2贵上一个数量级,这对于普通的乘用车消费者来说,难以承受。

更关键的是责任认定的问题。大家看特斯拉,用的词叫FSD,其实是L2+,因为它不敢承担这个责任。车子出了事故以后,如果是L2+,司机也是有责任的,但是一旦变成L3,那么在主要情况下,则需要车厂供应商去承担这个责任。

燃财经:距离实现L3、L4无人驾驶技术量产还有多远?

吴甘沙:我认为未来三五年,L3一定会出来,可能先是TJP,再是HWP,前不久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发展战略里面,把L3的大规模普及放到了2025年。

至于L4,如果是特定场景下的垂直细分的L4,今年能够说是元年,但像Robotaxi这样的L4,坦率来说没有人能够去预测,因为前面的每一次预测都被打脸了,行业认为还需要五到十年。

真正的5GV2X大规模商业化要到2024年左右

燃财经:你曾说过“今年会是无人驾驶的洗牌年”,你认为什么样的公司会在这轮洗牌中被淘汰?又是怎样的公司可以存活下来?

吴甘沙:其实整个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长的赛道,这个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长期煎熬才能迎来破局点的行业。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有人慢慢掉队。

如果说把2015年作为无人驾驶的元年,到今年已经第五年了。任何一个行业,到了第五年都会变得非常有紧迫感,一方面公司自己也有疲惫感,一方面大家会对这家公司产生怀疑,所以今年的确是到了该交作业的一年。疫情会带来一些热度,一些大的投资事件会带来一些信心,但是本质上,还是要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走通。

燃财经:你认为5G浪潮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会增加哪些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落地?

吴甘沙:5G我觉得大家要一分为二去看。一方面,5G是历史上第一个不是面向人的,而是面向物的网络。它一定会给今天的很多商业场景,包括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相信未来,5G大规模应用以后,车会变成非常笨的车,靠一个全局的城市大脑就能够指挥好,整个社会的成本也会降到最低。但另外一方面看,真正成熟的5G并没那么快。

我们今天其实已经在应用很多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而这些技术一般来说还是LTE-V2X,需要在公网或者是专网上面去使用。真正的5GV2X(NRV2X),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要到2024年左右。

短期内,我们还没办法去指望5GV2X能够给我们大家带来想象中的好处,比如说边缘计算等。V2X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无人驾驶,比如说交通灯。今天大部分还是通过摄像头去识别红绿灯,但在一些情况下,比如说强逆光下根本看不清楚。这时候如果说交通灯本身有能在红绿灯切换的时候,通过PC5的协议进行广播,我的车马上就知道了,对动作进行预判,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商业场景。

还有很多其他的商业场景,比如说车路协同,远程监控和远程驾驶。但远程只能够给指令,这些指令是不是可以安全地执行,也取决于车端本身的决策逻辑,它能够去做判断。它如果认为这个指令不安全,是可以去否决远程指令的,这里面也能够应用到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使得远程驾驶和车端智能有一个最合理的结合。

创业得有空杯心态,还要放下身段

燃财经: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到进入商业世界,你曾说过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放下了“理想化”,“理想化”具体是指哪几个方面?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过程?

吴甘沙:这几年深感创业不易,需要逐步放下“理想化”。“理想化”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对技术过分乐观,一个平台带给自己的光环消失,心态没有放平。

我创业第一年制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计划。我出来创业是二月份,原本希望到六月份,有三辆车能够跑起来,其中有一辆还要是Robotaxi这个级别的,后来就面临很多的问题。

比如很多零部件搞不到,需要供应商定制。以前我在英特尔的时候,要供应商帮忙,对方答应都非常快。刚刚创业后,这些供应商一开始答应的好好的,临到时间就说太忙了做不出来。所以后来我意识到,创业很多东西都要按照最坏的情况去预测,还得放下身段。

另外,在创业环境中,大公司学到的一些管理理念往往不适配,很多东西必须得重新去学,所以要有空杯心态。

创业确实是一个不断去除理想化而变得更现实、更加有敬畏之心、更加尊重客观规律的过程。一边把理想化彻底放下,一边心头保留一丝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火焰,两种心态交织之中往前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