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书福要发射卫星,但吉利不是要成为中国SpaceX)
随着火箭发射成本的降低,非公有制企业发射卫星已不再是新鲜事,但车企发射卫星在国内还属首次。3月3日,吉利集团宣布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式启动,而且由旗下子公司时空道宇自主设计完成的首发两颗低轨卫星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预计将于2020年内完成发射。
吉利并未透露发射卫星的数量规模和具体时间表,仅表示吉利从2018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后,开始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而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布局卫星全产业链的一部分。
有媒体将此举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相提并论,后者创立了特斯拉之外还拥有商业火箭企业SpaceX,该公司专注于可回收火箭的发射和商业卫星的运营。虽然同样是发射卫星,吉利和SpaceX瞄准的方向却大不相同——吉利的低轨道卫星主要是为无人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而SpaceX的星链计划则是提供高带宽的通讯网络。
车企缘何发射卫星?吉利意在无人驾驶
从时间上看,吉利对卫星的布局早有准备。工商信息系统显示,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该公司背后股东由杭州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迈捷投资)和宁波星链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有,其中迈捷投资持股比例达70%。
迈捷投资是吉利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其负责投资新能源和出行等项目。新京报记者从工商信息系统中发现,去年8月迈捷投资就成立了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3000万,该公司并以2174万元的价格投得台州湾集聚区一块面积达7公顷的土地,以用于发展吉利的卫星项目。
“吉利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时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吉利集团方面表示,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科技集团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在无人驾驶中,高精地图和高精定位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前者是无人驾驶车辆的“记忆”,对车辆周边环境提前预判;后者则是无人驾驶车辆的“天眼”,是无人驾驶汽车路径规划的前提条件。
通过卫星为车辆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是目前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国内早已有不少公司在进行探索。千寻位置是国内专门提供精准位置服务的初创公司,其定位服务可以应用在多个无人驾驶场景中,合作伙伴包括上汽集团、华人运通、蔚来汽车等。
而自2018年以来,包括海格通信、四维图新、中国电信等公司纷纷涉足高精度定位服务领域,去年10月中国移动发布HAP(高精度卫星定位基准站)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招标总价达3.36亿元,高精定位有望成为运营商的基础服务。
此前有不少商业卫星公司和无人驾驶公司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5G基站部署不久后将在城市中完成,届时智能网联车辆将可以借助5G技术落地,不过一旦离开城市进入农村,车辆将继续需要通信卫星提供高带宽网络,“假如没有可持续性的高质网络,无人驾驶将只会局限于大城市中。”
中国特斯拉?李书福的卫星梦与星链计划有差别
同样是主营新能源汽车,再加上布局卫星业务,吉利集团要发射卫星的消息一出,不少媒体将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相提并论。
不过从卫星项目的用途来看,吉利与SpaceX的星链(Starlink)计划有非常大的区别。按照吉利的说法,其低轨卫星布局将为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同时计划2020年展开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验证;而星链计划则是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目前是通过1.2万颗(后期可能达4.2万颗)通信卫星,为地球上每个用户更好的提供1Gbps的带宽。据了解,首批800颗卫星部署完成后,星链就能为美国和全球提供宽带连网服务,截至目前SpaceX已发射240颗。
目前吉利尚未公布其卫星发射的数量规模,不过如果只专注于高精定位服务,业内人士预计不需要过于庞大的星座系统。
此外,发射和运营庞大的星座系统所需的资金不菲,近日SpaceX首席运营官格温-肖特韦尔表示:“目前我们是一家私人公司,但星链是公司可以继续开展并公开上市的业务,我们很可能会将其分拆出去上市。”
随着SpaceX的崛起,慢慢的变多的商业火箭公司开始在国内外涌现,逐步降低卫星的发射成本,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跨界发射卫星。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2019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发射卫星总量超过300颗,在轨业务运行的卫星数量达到2100颗,增长超过20%,卫星产业总收入增长至2774亿美元。
马斯克去年曾表示,未来SpaceX的火箭发射服务每年能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而互联网服务的潜在收入每年将超过300亿美元。他指出,目前全球互联网连接的服务收入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而星链能轻松的获得其中3%的市场占有率。
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编辑 徐超 校对 危卓
延伸阅读
- 科研团队:新冠病毒已突变 传染力更强
- 苹果曾想在印度生产iPhone 11,最终没成功
- 缺货!涨价! 亚马逊平台60毫升洗手液卖百元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