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时代科技网资讯正文

从央视肥壮纪录片看中国人的「瘦身难」

2019-11-26 13:40:49  阅读:9176+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ymSquare精练”(ID:GymSquare),作者晟杰,36氪经授权发布。

中国人真的越来越胖了。10年来,中国肥胖人群数量翻了一倍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超重,9人中有一人是临床意义上的肥胖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了名为《向“肥胖”宣战》的纪录片,讲述了3位受访者和肥胖「作斗争」的故事

片中受访者试遍各种运动、饮食减肥,但「战肥胖」屡次失利,甚至一度恶化成各类疾病,最终采取了医学减肥的方式

即便肥胖是一个全球命题,但从纪录片中列举的案例,也能发现中国人减肥难的「特殊原因」

■央视新闻纪录片:《向肥胖宣战》

片中肥胖受访者多因「吃」而发生心血管、妊娠疾病,阐述了中国俗语中「能吃是福」,是一部分中国肥胖人士,因饮食致肥胖的原因。

今年《自然》期刊的研究也指出,由于农村里的生活城市化下的「食物开放」,使全球基于农村的BMI增长超过55%,乡俗更为浓郁的农村地区,肥胖问题一样严重。

除此之外,「运动就能减肥」被大部分减肥人士奉为金科玉律。但每一位肥胖受访者都尝试过运动减肥,最终多因没有达成「输出大于摄入」的热量赤字而失败告终。

例如,在健身房出汗是很多自主减肥者的选择,但能在这种纯耗能式的健身之外,同时做到配合营养摄入方案者,并不多见。

这几乎也是一个全球现象,比「少吃多动」更复杂的是,减肥需要「会吃」同时「会练」。

当然,按照记录片中的结论,减缓日渐增长的中国肥胖趋势:与其治疗,不如预防。

《向“肥胖”宣战》中,入镜多次的「切胃」手术,并非一劳永逸,「健身反人性下」,提升易复发肥胖者的依从性,是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医院面对恶化后的肥胖病症前,健身房更应该作为预防者的角色进行科学干预。

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中国人真的越来越胖了。

今年10月,中国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内科医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04年到2014年,中国的全身性肥胖率已经增长了2倍多,腹部肥胖的增长超过了50%。

更形象的来看,在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我国成年人,平均每3人就有1人超重,每9人就有1人是临床意义上的肥胖。

因为肥胖,中国人也正从面对传染疾病,逐渐转变为面对慢性病。

《内科医学年鉴》

中央电视台于近日播出的《向“肥胖”宣战》纪录片中,分别记录了3名分别因肥胖导致多囊卵巢综合症、心梗、妊娠期糖尿病的受访者,肥胖也被描述为「万病之源」,事实上,早在2013年美国医学协会,就已经将肥胖正式定义为一种疾病。

举例来说,「国民杀手」糖尿病的死亡率高速增长的时间线,也近乎和肥胖增长趋势相吻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研究中提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死亡人数为16.01万人,死亡率为11.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76万/10万,相对于1990年8.80/10万的标化死亡率,增长近45%。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研究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除了慢性病症与肥胖趋势吻合,健身房的高速增长,似乎也和「减脂」需求爆发呈现正相关。

2004年也恰好是中国健身房大规模增长的时期,包括倍力、加州健身、宝力豪等国外健身品牌陆续进入中国,来源与美国加州健身的年卡预付费模式,也正式在中国启用。

而伴随肥胖亚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也有亚洲体适能、国职私人教练培训的开启,更多「减脂、增肌」健身课程体系,被大范围的应用,

肥胖似乎一直是国人普遍的焦虑对象,而面对肥胖,如今更焦虑的是「为什么减不下去」。

■《向“肥胖”宣战》

在《向“肥胖”宣战》纪录片中,无论是因为身体BMI达到41,难以实现「吃动平衡」自然减脂,必须接受「切胃」手术,还是由于肥胖造成妊娠期糖尿病,需要「1日4针」地注射胰岛素,主人公们最为集中的反馈都是「减不下去」。

社会化媒体中,「喝口水都胖、易胖体质」的高频率出现,似乎也代表了大部分减肥人群的无奈心声。

为什么中国人减肥屡屡失败,同样在这部央视纪录片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向“肥胖”宣战》

中国人减不下去,因为不会吃也不会动

与其说中国人减肥失败是因为「多吃少动」,不如说是因为「不会吃,也不会动」。

在《向“肥胖”宣战》中,因动物性肉类食用过多,而发生血脂增高下心梗的受访者,却是因为「曾经吃不起肉,如今逮着肉吃」,而让自己一度命悬一线。

看起来,中国在过去发展阶段,一度成为良语的「多吃是福」观念,很大程度形成了当代的不良饮食上的习惯,甚至是全球人口BMI高涨的根本原因之一。

今年5月,《自然》期刊的一项涵盖200个国家地区,超过1.12亿成年人的研究指出,在全球BMI上升的人口中,55%来自农村,而在一些中低收入地区,农村对BMI上升的贡献更是超过80%。

1985年的农村和城市平均BMI与2017年的差异来源:《自然》

似乎有悖于常理的研究结果背后,事实上是农村人口已经可以越来越方便地获得高热量的精细碳水化合物,营养不足可能正被更加普遍的营养失衡所取代,研究人员将这类促使农村肥胖率上升的变化称为「农村里的生活城市化」。

这种「农村里的生活城市化」或许也映射出,国内一部分乡镇、城市,因饮食结构问题,导致肥胖率直线上升的现状。

有极端地多吃,也有极端地不吃,比如,让减肥战役「屡战屡败」的过度节食。

《向“肥胖”宣战》

在纪录片中,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指出,「纯饥饿疗法」会造成细胞缺水如「花朵被抽干水分」一般,而恢复饮食后「花朵又将再次张开」。

除此以外,耶鲁大学的研究显示,41%的人减肥失败,并在大约5年后体重反弹。「罪魁祸首」是大脑,因为节食过程大脑体重偏低,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身体挨饿,会在恢复饮食后使身体多摄取能量。相反,在均衡的膳食结构下,通过饮食与运动形成热量缺口,是减肥减脂不变的定理。

提到热量缺口,「运动就能瘦」但忽视摄入输出负平衡,也是片段中提出,减肥失败的根本原因。

对于国内而言,在团课健身房风靡下,主打高强度的HIIT课,成为健身房新晋用户们的挚爱。比如,有关「燃脂、心肺、冲击」的相关标识,几乎存在于KeepLand和超级猩猩的大部分课程介绍中,而在2020年ACSM全球健身趋势中,主打高耗能的HIIT位居第2。

ACSM《2020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

但是,对于进行纯粹的耗能式健身来说,达成减脂减肥,更需要饮食计划的保障,然而,在国内的团课健身房,似乎鲜有相关饮食计划的普及以及指导。

在美国研究机构Precision Nutrition近日发布的健身调查中,「感觉更好」的运动健身方式,正在成为大部分健身者的首选。但相较而言,科学制定的减重、增肌计划执行却不是重视项。

Precision Nutrition

单一地「动起来」可能无效,而主张「不动」却成为一部分肥胖心血管患者选择的「静养策略」。

在《向“肥胖”宣战》中,提到,远离运动是不少心梗患者,认为远离意外发生的最好办法。

与之相反,北京海淀医院心脏康复室主任楚新梅提到,合理运动能使濒临坏死的心肌重新「活过来」,通常采用最大摄氧量,来评价运动能力的进化。

《向“肥胖”宣战》

医院不是减肥的「主战场」,健身房才是

《向“肥胖”宣战》最后,北京海淀医院院长张富春提到,全球一半的糖尿病在中国,伴随疾病负担加重,将带来真正的民族问题。

事实上,通过医院对恶化后的肥胖延伸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许已处于悬崖边缘,相反,在诸如超重、肥胖时期,及时进行饮食运动干预,更值得被探索。

《向“肥胖”宣战》

例如,在纪录片中,出镜次数最多的「切胃」胃旁路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胃旁路手术,更多是用来降低BMI超过37.5人群的饥饿激素,帮助恢复至能正常进行「减脂、减肥」的生理范畴,至于术后对饮食、运动依然是主力推手。

换句话说,减肥离不开「健身房」

然而除了国内全民健身的政策引导,可能涉及更多的还是健身房运营、教练教学干预。

比如说,在主张「动起来」同时,是否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针对课程形式的膳食营养指导,「三分练,七分吃」并非空穴来风,美国Equinox、LA Fitness健身房在执行私教课程时,会按照每个用户训练容量等制定饮食计划,甚至在课外通过app进行实时跟踪。

除此以外,「健身反人性」风靡,定制游戏化内容,或许是避免用户降低健身依从性的方式。

《健身环大冒险》

在《健身环大冒险》的火热趋势下,对于直接接触用户的私人教练来说,挖掘课程的趣味性,能弱化一部分健身新手的「不适」,在用户当前训练周期结束时,给予礼物激励,而设置多名用户间对于「减脂增肌」目标的竞争协议,也是一种激励方式。

对比饮食结构更偏向高糖高脂的欧美国家来说,中国人减肥其实并不难,但在实施意外,如何让肥胖患者们踏入健身场,依旧是值得讨论的话题。■GYMSQUARE

-END-

延伸阅读:

更多人在跑马拉松,但它比健身门槛更高

减脂增肌难,还没到让基因「背锅」的时候

健身呼吸是门学问,不只是本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