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时代科技网资讯正文

古人反盗墓贼六大神秘招数 马王堆藏伏火

2018-02-12 01:47:33  阅读:436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范植伟

  导读:不知何时起帝王陵墓成了盗墓贼眼中金灿灿的宝藏,从而拉开了一场墓主与盗墓贼之间的战争。陵墓主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想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招数,具体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反盗墓招数一:虚墓疑冢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起来。

  传说中最着名的虚冢,当数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晚清文人俞樾着《茶香室丛钞》引《东家杂记》称,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后人盗掘。

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

  据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命人掘开了这些虚冢,里面竟然跑出一只白兔子。此说显然是无稽之谈。但从中可以看出,盗墓掘坟,在孔子那个时代已是一种社会现象了。为了防止盗墓者盗墓掘坟,反盗墓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

  后来,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三城门出棺”,是否是受到了石勒秘葬方式的影响,现在不能肯定,但其反盗墓的灵感,应该是一致的。石勒死后,由其第二子石弘继位,后让其侄儿石虎夺了皇位。

  石虎死后,葬显原陵,从史料记载来看,显原陵亦为虚冢,石虎并未葬在陵中。

  《资治通鉴晋缈》((卷100)记载,东穆武帝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前燕皇帝慕容偏古同“俊”)做了一个梦,梦见石虎咬其膀子,一怒之下去挖显原陵,欲鞭尸泄愤。

  但打开陵穴后,并没有找到石虎的尸体。显然,石虎受其叔父启发,也采用了虚墓疑冢。

  反盗墓招数二:构筑崖墓

  将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式陵墓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但这种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崖墓的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发现,多为战国古墓。

将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

    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李世民的昭陵玄宫。就是采用了这种防盗方式,是开凿九螋山(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

  反盗墓招数三:铁水浇筑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如何封闭洞口,工匠煞费苦心,其中用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正史所记,最为着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台葬墓——乾陵。据馆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吞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

  石条之间用铁拴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石条上刻有文字(含石匠姓名),共发现“焦才…合一”等363字。

  考古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唐人段成式所着的《酉阳杂俎尸穸》(卷13)记述了一个铁汁浇铸固墓的故事一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固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日:“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

  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太,八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教十丈,遏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可见,再巧妙的防盗招数,都能被狡猾的盗墓者破解。盗墓者用硫酸水天天浇灌,最终,铁汁溶解了,让盗墓者得逞。

盗墓者用硫酸水天天浇灌,最终,铁汁溶解了,让盗墓者得逞

  反盗墓招数四:伏弩、悬剑

  在所有的反盗墓手段中,最为神秘的是"伏弩"。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设在陵墓死穴(盗墓者必经之地)处,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一种反盗集机械装置。机弩,即装机械的弓。

  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陵寝才会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郭沫若在《中国史稿》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中写道:”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秦始皇命令工匠装置了许多机弩,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

  曹操的高陵内传说也设有机关,但此说不见于正史。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曹操冢》(卷10)记载,“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中,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嚣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在盗墓者将封闭的古冢打开后,怪事就出来了,”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

  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进扑人面。此文透露出了”伏弩“的厉害。在这个古冢里,反盗设计多种多样,不只有机弩,还有积沙,一个进入墓内的盗墓贼。因反应慢了一点,就被积沙掩埋了。

  在墓穴中置放的杀人兵器,除了伏弩和机弩外,还有”悬剑“,但这两样东西的反盗誊原理都差不多。被盗的名人墓中,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里就有”悬剑“。

在盗墓者将封闭的古冢打开后,怪事就出来了

  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一目后)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袁墓位于彰德城西北三十五里东灰营树,墓垣以砖砌成,内为清水一池,池深无底,_池水中有锋利钢锥。

  当地传言,附近李家坡盗墓者李某将袁墓打开后,盗走了墓内的陪葬物金箍金剑和20余件金具。更有一剑悬于墓顶,有二人因以利刃击砍剑之强,落水而死,后将尸体捞出,尸身均被利尖穿烂。从此,虽人皆知墓中有宝物,然无敢往取者。

  反盗墓招数五:深藏伏火

  《汉旧仪》里所言,”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其机也。“这段文字中透露出,古墓中的”伏火“是古人反盗墓设计的传统手段之一。这种古墓也有一个名字,叫火坑墓,有些地方的盗墓者俗称火洞子。

  曾震惊世人的长沙马王堆1号墓(”辛追墓“),就曾出现”伏火“。这座墓的发现颇为传奇,该墓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

 据地方志记载,此处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1971年,各地纷纷开始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为内容的备战运动,驻守在长沙市东郊的军方医院看到高达几十米的马王堆,决定将高堆挖空,建一座秘密的地下医院。打孔探测中,有一种冰凉的气体从孔中喷出来,作业人员想试试喷出的气体压力有多大,便往里面灌水。但水竟然反溅了出来。

 

1972年初,考古专家对此墓进行了全面发掘,两千年前那位名叫辛追的利苍侯夫人

  有经验者便想到了火洞子,划着火柴一试,凉气啪地一下就烧了起来,于是,他们就推测下面必有未经盗掘的古墓。

  作业部队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给了湖南省博物馆。1972年初,考古专家对此墓进行了全面发掘,两千年前那位名叫辛追的利苍侯夫人。才得以出现在现代人面前。

  伏火颇令盗墓者恐惧,但古墓中的伏火到底是不是反盗设计,学术界却存有争议。墓中有无伏火,成为盗墓者判断古墓是否被盗过的经验之一,如果有火出来,基本上可以断定,此墓完好无损。

  反盗墓招数六:置放毒物

  古籍中,毒墓的记载很多,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古墓魏襄王冢时,除了发现墓是铁汁浇灌之外,在打开后还有惊人发现,里面竟然喷出一种有毒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

  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银,在秦、汉及之前的陵寝中,使用水银的记录较多,齐桓公墓内便置有水银池,水银蒸发形成的毒气。给盗墓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置水银在陵墓中,最着名的当是秦始皇陵。《史记秦始皇本》(卷6)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试想,在密封空间内,如果有盗墓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古墓中的尸毒、毒气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还是后天形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古人在临终前几日,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以保证死后尸体久放不腐。

古人在临终前几日,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

  还有一个原因。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迷信增寿一类的不老药,丹砂、不老药这些药中,都含有水银一类的有毒物质,累积在体内、骨骼间,时间久了肯定要散发出来,客观上也就形成了”尸毒“。不管古墓中的毒是哪来的,但毒墓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后世盗掘者或考古专家都会小心谨慎,防止中毒。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从古至今,盗墓现象从未停止过。盗墓贼各显神通,并且还形成了一些门派。他们穿梭于帝王将相的陵墓之中,攫取财宝。

  而古人为保全尸首,在陵墓中往往设置了反盗墓的”毒招“。反盗墓与盗墓的拉锯战就这样持续了千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