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时代科技网资讯正文

活见鬼之谜 盘点中国盗墓史上“活见鬼”事件

2018-02-01 14:15:29  阅读:903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慧欣
现代词典中,“活见鬼”喻意事情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在中国盗墓史上,此类“活见鬼”现象有很多,至今也传得很神乎。

  首推的“活见鬼”是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被赤眉军(把眉毛抹成红色作为标记,得名)掘开后,同陵异穴里的皇后吕雉娇丽如生,结果遭兵士奸污。有人怀疑此事不合常理,尸体历二百年仍“栩栩如生”,不可理解;奸尸则更奇怪了。吕雉是刘邦发迹之前的原配妻子,死于公元前180年,比刘邦迟死15年。赤眉军于王莽在位的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周围为根据地,与篡位的王莽政权对抗。后迅速壮大,号称有10万之众,遂西进关中,攻下长安。

  赤眉军杀死西汉末帝刘玄那一年是公元25年,以此时间来推算,到掘陵时跨度长达205年,历如此长的时间尸体没有腐烂?再说,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到她死时已是61岁,应该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史载,当年吕雉三、四十岁时已吸引不了刘邦,而让戚夫人受到专宠。生前已无魅力,是个丑女人,死后还能咋样迷人?无稽之谈。如果有士兵对这样的老女人尸体感兴趣才真是“活见鬼”呢!

  但是,史上对此吕雉尸体遭辱一事还确有记载,而且奸的还非吕雉一个。《后汉书·刘宣子传》记载,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把西汉帝王陵寑作为发泄的对象。赤眉军顶风冒雪赶到今天陕西咸阳附近,“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再说,赤眉军要作对的就是刘家天下,报复辱尸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人仍质疑《后汉书》记录的可靠性。作者范晔是南朝宋(公元420-479年)人,著书时间距事发时间已逾400年。

  吕雉的尸体二百年后到底是不是“栩栩如生”,遭奸尸没有,由于距离年代的久远,当年又不可能有现在的录音录像设备,这已成为中国盗墓史永远解不开的妖艳谜案。但解不开谜案,并不等于“活见鬼”现象就不存在。虽然吕雉的尸体遭奸尚有疑点,但根据当DK古发现可以证明一点,人死下葬后,尸体长期完好保存,历几百年不腐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特殊情况下,甚至“千年不腐”,如埃及的“木乃伊”。

  20世纪70年代就出了一个被不少人啧啧称奇的“活见鬼”事情。当年新中国的考古人员在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中的惊讶地发现,与吕雉同处西汉时期的女主人辛追,距今2000年,出土时,这位死时已51岁的“老太太”全身仍润泽如鲜,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存,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如刚入葬不久一般。后来,凭现代模拟技术,根据她的尸骨结构,描绘出了她50岁、30岁、18岁、6岁时的面貌,实乃古今奇观。

  事实上,不论是盗掘,还是考古,“活见鬼”现象不是个例,尸体历几百年后仍完好的并不少见,我曾采访过多位考古工作人员,他们多遇到过“活见鬼”现象。民间传说中的另一种“活见鬼”现象——诈尸(假复活),就是尸体得到很好保存后出现的奇异现象。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盗墓者刘去(见前文《中国历史上的十二大盗墓狂人》)就遇到过这样“活见鬼”奇事,吓得他半死。

  刘去在盗魏王子且渠的墓时,发现魏“坟甚浅狭,无棺椁,但有广六尺,长一丈的一张石床和一道石屏。床下悉是云母,上有两尸,一男一女,皆二十许,俱东首裸卧,无衣无被,但肌肤颜色有如生人,鬓发牙齿,不异生人。王惧,不敢侵害,还拥闭如旧。”这记载的大概意思就是,刘去掘开墓穴后看到了两具赤裸的男女,就如活人一样,感到十分害怕,不敢再盗掘了,赶紧出来,把盗洞掩去,将陵墓恢复和原来一样。

  刘去在盗掘晋幽公墓时也遇到了“活见鬼”。

  晋幽公的墓穴高大雄伟,刘去掘墓时发现上面一层尽是白垩土,“拨除一丈多深,乃见一尺厚云母,清除后发现一百余具尸体,纵横相枕,皆未朽烂。惟有一名男子,其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后世考古专家推断,这一百多个女子,都是当时生殉陪葬的。这意外的发现为古代生殉制提供了一个佐证。上述关于刘去盗墓的记载见于《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中国宋朝初年由李昉、徐铉、吴淑等十二人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编纂的,专收中国古代野史传记、鬼怪小说为主的杂著。这证明,刘去盗墓遇到“活见鬼”,在此前的流传已非一时了。

  中国古代专业盗墓第一人曹操(见前文《中国历史上的十二大盗墓狂人》),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事盗墓。从汉梁孝王刘武的陵墓中盗得大量财宝后,还干了一件坏事——将刘武“祼尸”,这成为袁绍讨伐他的一大罪状:“操帅将吏士,亲临了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曹操手下掘开刘武王陵后,刘武的尸体也没有腐烂,不然一代大才子陈琳在起草檄文时,就不会用“破棺裸尸”来表述曹操的一大罪状。

  最“活见鬼”的事情要算东晋人卞壶的身后事。

  卞壶(公元281~328年),为东晋初年著名武将,济阴冤句人(今山东菏泽),辅佐东晋成帝司马衍有功官,至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48岁时为国而死,死后被厚葬于现在的南京朝天宫一带,并修建有卞公祠,竖御赐忠节坊,牌坊前的水井被称为忠孝泉井。司马德宗在位时的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有人盗发了卞壶墓,发现“剖棺掠之,壶面尸如生,两手悉拳,爪生达背”。据记载,卞壶被死于晋成帝咸和三年,也就是公元328年。坟墓被盗是在晋安帝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其间相隔85年。过去近百年,卞壶仍“面尸如生”,还长出了能触到后背的长指甲,到恐怕才是真正的“活见鬼”呢!

  “活见鬼”之谜该怎么解释?

  中国古人相信“鬼”。“鬼”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下面就是一个“人”字,上面则是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古人认为,“鬼”是似人非人的怪物。春秋时期成书的《礼记·祭义》称“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说文》中干脆称,“鬼,人所归为鬼”。所以,在古人看来人的魂灵是不死的,要么成仙要么成鬼。只不过分成了生前生后两个世界,或说两个活动场所,即一个阳间,一个阴间。活着时是阳间,现实世界;死后的世界是阴间,神秘所在。陵墓就是人死后在阴间的居所,所以,古代人讲“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风由此兴起。

  生前有什么,死后就应该有什么,方便在阴间继续享用。可见,古人除了对陪葬品的讲究和奢求外,对阴间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也很在意,这也是帝王耗费举国之资营建陵寑的原因之一。除了“房子”即陵墓,要造得好外,对尸体的保存要求亦很高。水银、浓酒、蜂蜜、沙砾、盐、草药都曾被用作尸体保鲜的原料,这给尸体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条件,不致于下地即腐,速朽成一摊白骨。

  目前已公开的考古资料显示,马王堆女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有一种很神秘的红色液体,后来化验就是当年尸体防腐剂。这比现代人用福尔马林进行尸体进行保鲜要高明得多,内脏器官完全保留。古代许多尸体保存秘技到现代已失传了一部分,有的还在民间继续使用,如现代不少僧人圆寂后,尸身仍可以多年不腐。除了使用“化学方法”处理尸体外,古人对“物理方法”的使用也很在意。

  一般情况下是物理、化学两种方法并用,如古人死后常用玉石等,制成“屁塞”一类的东西,堵住死者的口、耳、鼻、肛门等“七窍”(一说“九窍”)之处,名义是防止“魂灵出窍”,保证魂灵附身、不散,实际上却有保存尸体的特殊功效。在墓穴、棺椁中,一般都要用木碳、石灰等物质,这些物质都有脱水的作用,对防止或延缓尸体腐烂亦有效果。据此分析,吕雉的尸体在死后二百年仍“栩栩如生”是不奇怪的。现代有学者推测,赢政的尸体很可能仍然保存完好在秦陵的地宫中,这也是基于秦汉时期尸体保存技术水准较高而言。另有一说,古代帝王尸体能保持多年不腐烂,还与他生前大量服用企图延寿、壮阳的“仙丹”有关,这些含有毒性成份“仙丹”,在体内聚集下来,也能延缓尸体的腐烂时间,甚至得以长期保存。

  所以,“活见鬼”现象还是有存在的科学理由的。

  当年被刘邦封为“长沙王”的吴芮之墓被掘开后的情形,也让人惊诧不已。吴芮秦时被封为番阳令,楚王项羽封之为衡山王。刘邦即位,将临江改长沙,加封他为长沙王。史载,吴芮为官一方,深得民心,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公元(前201年)病死,被厚葬在长沙城北。吴芮的墓很高大,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湘水注》记载,“县北有吴芮墓,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及佳憩也”,墓旁还建有祀庙。但在曹丕在位时黄初末年(公元226年)出现了一件怪事,当政者掘拆了吴墓为孙权的父亲孙坚建庙时,看到吴芮“容貌如生”。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有类似描写:“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塼于临湘为孙坚立庙。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

  更奇怪的是,一个当年参与湖南吴芮墓发掘者在安徽看到吴芮第16世孙吴纲时,竟然认出了,说吴纲只比吴芮矮了一点。看来,称这事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第一奇事倒是颇有道理的:“后豫发者见吴纲曰:‘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吴纲十分诧异,问是怎么一回事情,“‘(吴芮)是先祖也,君何由见之?’见者言所由,纲曰:‘更葬否?’答曰:‘即更葬矣。’自芮之卒年至冢发,四百余年,纲,芮之十六世孙矣。”就是这次“更葬”,吴芮被迁葬家乡瑶里(今天安徽省休宁、江西景德镇一带),遗迹尚存。吴芮墓被掘一事,正书、地方志、族谱等史书多有记载,实是中国古代盗墓史上的一大离奇之事,至今称奇。

  近代藏书家、学者丁传靖编辑录的《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北宋被灭后,北宋皇陵区从此无专看管,在北金国扶植下成立的“大齐”政权伪皇帝刘豫丧心病狂,成立“淘沙官”,对北宋帝王陵进行毁灭性盗掘(见《中国历史上的十二大盗墓狂人·中》一文)。上行下效,民间盗墓之风赵刮越盛,盗墓贼趁火打劫。当时洛阳有一伙盗墓贼,为首的姓朱,绰号“朱漆脸”。这绰号就源于他盗掘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时的奇闻:在他撬开棺木后,看到赵匡胤尸体上束有玉腰带,想取下来。因为赵匡胤的尸体太沉,硬取不得,“朱漆脸”便想出了一个法子,用绳索拉起来尸体:绳子一头束在尸体肩下,一头套在自己的身上。面对着将将尸体拉离棺底,乘势把玉腰带解下。不料,尸体受到挤压,竟喷了一股黑色粘液,正喷到脸上,从此无法洗掉,“朱漆脸”从此在盗墓圈内传开了。“朱漆脸”一伙后来被被官府逮住了,最后以盗掘皇陵之罪被砍了头。赵匡胤死于公元976年,至“大齐”政权1137年灭亡,葬下时间已有161之久,尸体不腐,嘴里还能喷出粘液,也是一奇了。

  南宋在位时间最长(40年)的皇帝理宗赵昀,生于公元1205,得重病死于1264年。1279年,元人灭了南宋后,任命外来和尚、一名西域僧人杨替真珈为江南释教总摄。杨辇真伽丧尽天良,辱污道行,来到江南后,将所有南宋帝王陵盗毁一空。在掘开理宗赵昀的永穆陵时,出现异象,竟然有一股“宝气”(白色气体)冒出来,发现赵昀虽然死了15年,但尸体一点没有腐烂,“尸如生”。据说,赵昀死后,做了尸体防腐,在入殓前用水银进行浸泡。杨辇真伽听说后,将其尸体从棺内拖出,束着双脚,倒悬于陵外树上沥取水银三天三夜。随后又将头颅弄下来,带回大都(北京),加工成盛酒的酒具使用(后有人说做成尿壶,如李敖在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中即持此观点,但史上明确记载,是制成”饮具”)

  乾隆年间编修的《绍兴府志》记载了此事,“理宗之陵所藏尤厚,启棺之初,有白气竟天,盖宝气也。理宗之尸如生,其下皆藉以锦,锦之下则承以竹丝细簟,一小厮攫取,掷地有声,视之乃金丝所成也。或谓含珠有夜明者,遂倒悬其尸树间,沥取水银,如此三日者,竟失其首。或谓西番僧回回,其俗以得帝王骷髅,可以厌胜,致巨富,故盗去耳。”如果赵昀的尸体早早腐烂,未用水银处理过,或许也能避免死后“头颅盛酒”之世间罕见、最没有人性的惨剧发生。这事也透露出帝王家处理尸体秘技:从秦始皇开始,剧毒的水银就是帝王们死后保证尸体“千年不腐”的重要材料。

  现代盗墓史上也发现过“活见鬼”现象,不少人死后下葬多时却尸体不腐。清惠陵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公元1856-1875年)与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墓,虽然是晚清帝王陵,死后才开始营建,仅花三年时间,但耗资同样巨大,共花白银436万两。惠陵前后被盗三次,最早的一次是1945年,后两次分别是1946年、1948年,系同一伙匪兵所为。这伙盗贼盗宝盗红了眼,将人性全扔了,把同治和皇后阿鲁特氏的尸体都拖了出来,只见同治的尸体已腐烂成一摊骨头,阿鲁特氏的尸体竟然完好如初。

  阿鲁特氏(1857-1875),蒙古正兰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又不顺慈禧,慈禧视之若仇人,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这伙盗墓贼剥光阿鲁特氏的衣服,寻找宝物,最后不死心,又剖开她的肚子。原来传说阿特鲁氏是吞金自杀,遂引起盗墓贼寻宝邪念。后来有民国go-vern-ment调查人员进入惠陵地宫后看到,阿鲁特氏的尸体被扔在地宫的东南角,肠子淌在外,双目微闭,面容完好。整个尸体尚未失水、萎缩,肌肉富有弹性,关节可以正常转动。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尸体未发现做过任何防腐处理,为什么70年不腐?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事件流传最广,不少尚亲历者尚在人世。在民间有传说,孙殿英手下炸开慈禧陵地宫、掀开棺椁后,出现慈禧“诈尸”的事情。从近来出版的多种考古、盗墓作品中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文字描述:只见一个双目微合,面庞如生的女人,身穿华贵富丽的寿衣,头戴九龙戏珠的凤冠,静静地仰躺在棺椁内,青丝如墨,颧额隆茸·

  接下来的情形太吓人了:刚才慈禧还带粉红色的脸庞很快变成紫黑,微合的双目大睁,额骨突现,整个尸体立马瘪了。长有白毛的双手猛地收缩起来,紧闭的嘴唇在一下子张开来,露出了两排牙齿······这就是慈禧“炸尸”的经过。

  慈禧是1909年下葬于定东陵的,至1928年被掘,也就是18年时间,在皇家严格的尸体防腐情况下,“面庞如生”并不令人意外。而所谓“诈尸”,实际上空气在进入长期封闭棺椁后的自然反应,但竟然把这伙大胆盗陵官兵吓傻了,一名士兵当场神智不清。吓出了精神病。“诈尸”这种情况盗墓过程中并非鲜见的现象,与人刚死了的所谓胸中一气未出来导致假复活的“诈尸”不同,实是尸体快速风化所致。所以,由于目前对包括尸体在内的陵墓内物品出土保存技术,远远没有比放在地下封闭的空间(地宫)中“原封不动”保存更安全,许多官员、专家和考古界人士态度很明确,不支持主动发掘帝王陵寑,那样只会破坏,而不是开发、保护。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