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时代科技网资讯正文

揭秘:恭谨节俭的唐宣宗出家为僧之谜

2018-01-24 00:55:55  阅读:378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柏豪
唐宣宗,汉族,初名李怡,后改名李忱。唐朝第十八位皇帝。登基之前封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郑宫人,元和五年六月廿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cript>

cript>

  唐宣宗继位后,便“尽革武宗乱政”,下令恢复货款,并诛杀赵归真、刘玄靖等撺掇武宗灭佛的十名道士,“以平民怨”。其中就有对佛教报恩的个人因素在内。说到这里,唐宣宗到底有没有出家为僧呢?笔者认为未有明证,姑且存疑。

cript>

cript>

  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维护统治,封建帝王大都对佛教采取宽容的态度。而唐代武宗时期,却发生了大举灭佛的行动,将佛像、佛堂的钟、磬等改铸为钱币、农具等物;拆除寺庙4600余所,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教3000余人还俗。史称“会昌法难”。而武宗之后的宣宗刚一即位刻诏告天下,复兴佛教。这叔侄二帝对待佛教的态度,据说都与宣宗未继位前的一段“出家”经历有关。

  唐宣宗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光王(即后来的唐宣宗),于是便派人将光王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头子才将光王请出来当皇帝。文章虽然写得很隐晦,并没有直接说明宣宗曾经出家为僧,但当时这种传说确已出现,或许,这就是传说流传的一个原因吧。

cript>

cript>

  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宣宗为僧,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此外,在禅宗的名僧希运《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唐宣宗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就说起公案来。禅宗以说“公案”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黄襞礼佛”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

cript>

cript>

  希运在江西主安黄檗山路过,传说还曾和正在该山做沙弥的唐宣宗一同观瀑布,吟诗作赋。但是,也有些学者认为,唐宣宗为僧的传说,主要来源于佛教中人。虽然一些文人大夫们曾经有过这方面的记载,但也都是从他们那里听来的,那么,为什么在佛教僧人中会传出唐宣宗曾经出家为僧的传说呢?其原因是,唐武宗时,曾对佛教进行过毁灭性的打击,引起佛教僧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武宗怀有愤恨之心,到处捏造武宗的坏话,败坏其名声。日本当时有一位名叫圆仁的僧人听到这些事实后,还将其记载到《大唐求法巡礼记》这本书中。

  宣宗即位后,重兴佛教,这些佛教僧人自然是感激不尽,想方设法把唐宣宗拉作自己的靠山,为光大佛教,这些僧人大造舆论,于是就在他们中传出宣宗出家为僧,并一直和禅宗名僧在一起之事。关于宣宗为僧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越广,也传得越来越神奇。

cript>

cript>

  到明代时,有一名僧圆悟禅师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这样记载的:宣宗少时,爬到哥哥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两人同观瀑布,智闲提出要作诗,其动机是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想趁机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究竟怎样,便先吟出两句诗:“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cript>

cript>

  智闲和尚见此人学识渊博,气度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其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中所记载不同的是,将智闲和尚代替了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江西庐山。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唐宣宗为僧的记载,该书中则将地点又搬至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中还说,唐宣宗来到福清黄檗山后,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再南行至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宣宗到来之事。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